详细内容
CPAP呼吸機的依從性:目標是什么?如何才能達到目標?
時間:2022-11-02 作者:北京思力普睡眠研究所 【原創】
本綜述的目的是總結目前已知的關于當今睡眠醫學領域面臨的兩個重要問題:(1)每晚CPAP呼吸機使用多少小時是改善白天癥狀和降低與 OSA 相關的心血管風險所必需的? (2) 可以實施哪些策略來優化臨床環境中的依從性?盡管CPAP呼吸機管理廣泛采用閾值方法,但迄今為止的文獻表明,CPAP呼吸機的使用時間與一系列結果之間存在劑量反應關系,包括嗜睡、白天功能狀態和血壓。數據還表明,最佳依從性水平因討論的結果而異。多年來,導致行為改變的心理指標越來越被認為是CPAP呼吸機依從性最一致的預測因子,因此,優化依從性最成功的干預措施本質上是行為認知干預。不幸的是,主要由于可行性和成本問題,行為療法尚未從學術研究環境轉化為有效性比較研究并最終轉化為常規護理。最近,出現了理論驅動的遠程醫療依從性干預措施,它利用了美國和其他地方已經存在的睡眠醫學框架,用于實時遠程監控CPAP呼吸機的使用。將理論驅動的行為方法與遠程醫療技術相結合似乎可以提高現實世界CPAP呼吸機的依從率,但仍需要進行更多的隨機研究,并且需要解決遠程醫療的社會經濟障礙以促進健康公平。
(葉妮摘自:Chest. 2019 Jun;155(6):1272-1287. )